时间:2023-05-29
泰康基金积极响应第四届全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月活动号召,践行企业责任,开展系列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活动,帮助投资者集中系统、持续便利地获取证券期货基金知识,认识投资风险并掌握风险防范措施,知悉权利义务,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合法机构作用,抵制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减少投资者上当受骗,今年防非宣传月的主题为“投资理财不受骗,查清资质是关键”。到底什么是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辨别?本期的防非宣传普及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下,共同增强我们的防范意识吧!
●什么是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是指未经批准从事依法应由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或批准,应受法定监督的证券发行和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的活动。
开展证券期货业务,需要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取得相应业务资格。未取得相应业务资格而开展证券期货业务的机构,是非法机构。
●都有哪些典型骗术?
近年来,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层出不穷,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具体有以下五种典型骗术:
Ø 案例一:假冒合法机构
不法分子利用网站、APP、微信等渠道冒充异地持牌证券、基金公司,利用投资者不方便进行现场核实以实施诈骗行为。
防骗指南:投资者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轻易登录非法网站、不要与其联系、更不要轻易将所谓会员费、咨询费、服务费等汇入其指定账户,特别是个人账户。
Ø 案例二:专家免费推荐牛股
不法分子通过QQ、微信、微博等,以“特约嘉宾”、“免费诊股”、“黑马股”等夸张性宣传术语,吸引投资者成为其会员,骗取会员费、学员费。
防骗指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交易需提高警惕,谨记选择“合法机构、合法产品、合法场所、合法人员”,不要因一时贪念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Ø 案例三:以“会员升级”“补款退赔”等名义连环行骗
不法分子推荐股票造成投资者亏损后,面对投诉,声称可以通过更换所谓更高级别的业务人员,蛊惑投资者购买更高价格的软件或服务,一骗再骗诱导投资者缴纳更多费用来挽回损失。
防骗指南:拒绝所谓的高级别服务,当被变相要求收取更多费用时,提高警惕,谨防陷入连环骗局造成钱财损失。
Ø 案例四:以“内幕消息”等诱饵行骗
不法分子打着“私募基金”“专业机构”的名义,虚构并展示“屡荐屡中”的战绩,声称有“内幕消息”,招揽会员收取咨询费和服务费等。
防骗指南: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拒绝高利诱惑,当难以辨别投资信息真伪时,可向经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或当地证监局咨询、核实。
Ø 案例五:销售非法炒股软件
不法分子在销售炒股软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夸大宣传软件的荐股能力,并将证券投资咨询作为软件的功能和后期服务,骗取高额的服务费。
防骗指南:投资者在购买“荐股软件”和接受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时,应当事先了解或查询销售机构或个人是否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防止上当受骗。
●受到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侵害后如何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99号)规定,非法证券活动查处和善后处理工作按属地原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负责。非法证券活动经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后,省级人民政府要负责做好本地区案件查处和处置善后工作。
受到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侵害的投资者应保管好合同、汇款单、银行流水等凭证以及通话短信记录、交易记录等材料,提供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便其查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看”有效辨别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为避免投资骗局,我们需要擦亮眼睛辨别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看业务资质:正规的证券期货机构都应该有相应的业务资质许可证明,如证券公司的营业执照、基金销售公司的基金销售资格、期货公司的期货经纪人从业资格等等;
√看工商登记:合法的证券期货机构必须要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持有相关的工商登记证书,通过查询相关机构的工商信息了解其是否合法注册;
√看营销方式:一些非法机构通常会采用“高额回报”、“零风险”等诱人的宣传方式吸引投资者,我们应保持清醒,不受虚假宣传误导,避免被骗;
√看汇款账号:如果一个机构要求我们将资金汇到个人账户或境外账户,那么极有可能是非法机构,需提高警惕;
√看互联网址:通过证监会网站或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看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网址,识别非法证券期货网站。
总之,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需要我们从自身出发,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法律和金融知识学习,选择合法机构并保持谨慎态度,一旦遇到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相关的风险事件,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