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资讯 >投资观点>正文

市场变化不断,对节奏、逻辑和波动的再思考

时间:2023-10-26 作者:潘漪 来源:2023年三季报观点

 

在三季度,市场基本进入了弱预期弱现实的阶段。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是有比较明显的态度转向的,例如对于地产行业,认为长期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另外也提及要活跃资本市场,这些都是比较正面的表述,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政策底。但是之后的地产具体政策出台后,包括9月初的一线城市放开认房认贷,结果显示对于成交的刺激依然比较有限,从而市场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政策的效果很难立竿见影,这一点从每一轮政策博弈行情越来越弱可以得到印证。

三季度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市场影响因素是外资的持续流出。8-9月,北上资金已累计流出1300多亿。背后的驱动因素也是比较多元的,包括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国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另外部分外资在过去3-5年没有在A股取得较好的回报,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外资的流出使得A股在三季度从存量博弈变成了减量市场。

三季度总体各大类资产表现都相对较弱,国内方面,沪深300下跌3.98%,十年国债收益率从最低点2.56上行到最高点2.7左右。海外方面,标普500下跌3.65%,十年美债收益率从3.81持续上行到4.69,是近三年的最高点。商品方面,WTI原油价格上行到90美金附近,黄金价格(美元计价)震荡下跌。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继续上行,目前在7.3附近震荡,处于历史高位。

三季度,公募基金回报一般,债券基金指数取得了0.34%的正收益,货币基金指数也有0.45%的正收益;偏股基金指数下跌6.5%,持续跑输大部分宽基指数。权益类公募基金的跑输一方面是因为基金更多投资于成长行业,例如消费、医药、新能源、科技等,而这些行业在今年基本面比较承压;另一方面在于公募基金没有申购,缺乏增量资金。今年表现相对突出的是微盘指数,这些标的很难落入公募基金的投资范畴,且对交易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也并非公募的强项。

往未来看,我们认为权益市场的性价比已经足够高,政策底已经出现,现在经济底在逐步等待数据验证,一旦确认,那么市场向上的弹性会远大于向下的风险。促经济的政策在逐步出台,尽管可能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但是累积效应是存在的,而经济本身也有内在的周期性,库存周期已经到了底部,8月工业企业的营收和盈利都能看到改善迹象。当然市场和经济基本面的走势并不完全同步,还需要考虑可能的尾部风险,例如外资的流动。我们在前文中也分析了外资流出的很多原因,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比较持续,年内大概率还有一次加息,这对于新兴市场都是比较不利的,另外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确实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测能力,24年面临年初的台湾大选和年底的美国大选,这意味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国际形势面临的大变局,映射到资本市场,会给投资带来更多的不可知、不确定,这也是投资的大变局,未来我们可能越来越难以用过去20年的经验去预测市场。

 

风险提示:以上材料仅作宣传所用,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净值和收益有波动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相关法律文件及相关公告,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详阅官网www.tkfunds.com.cn或客服热线400-18-95522),选择与自己风险能力相匹配的基金。




热销基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