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超市

泰康申润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C类基金代码:009449

  • 净值日期:--
  • 涨跌幅:--
  • 单位净值:--
  • 累计净值:--
  • 成立时间:--
  • 基金类型:--
  • 基金状态:--
  • 风险等级:--
  • 净值走势

投资回报

截至 -- 净值增长率
最近三个月 --
最近六个月 --
最近一年 --
今年以来 --
成立以来 --

基金经理观点

宏观经济在2023年二季度环比上有所走弱,内生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逐步凸显。出口在一季度的超预期表现之后,由于海外的去库存压力转为负增长;投资则受限于地产形势和民企投资意愿不足。二季度比较突出的因素在于居民消费倾向有所下降,在收入预期下降、年轻人失业率高企的环境下,居民部门信心不足。在这种环境下,社融周期边际走弱,汇率有所贬值,物价有所走低,库存主动去化。

  债券市场在二季度呈现出牛市的走势,基本面环比动能的走弱是较为关键的原因,存款利率下调、6月份央行降息,也进一步促进了收益率走低。在降息之后,市场进入到政策博弈阶段,收益率出现一定的反复,但总体波动空间不大,汇率贬值对利率的制约也较为有限。10Y国债在一季度末的2.85%左右下行到2.65%附近,围绕新的MLF利率窄幅波动。

  固收投资方面,本基金在报告期内以获取持有期收益为主要目标,在控制组合久期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利率债、信用债及商业银行金融债的配置比例,维持较高的杠杆水平。信用债方面,精挑细选优质主体,严防信用尾部风险。

  权益市场方面,回顾上半年,一季度疫情高峰冲击过后国内经济运行良好,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制造业PMI均在51的上方运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进入二季度,疫情解封红利走向终结,地产销售回落,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旺,信心不强,叠加海外需求回落拖累国内生产,4月制造业PMI快速回落至49.2,5月跌至48.8,6月略微反弹至49.0,但依然处于荣枯线以下。权益市场方面,1月和2月市场预期强信心足,股市整体偏强运行,赚钱效应良好,3月初的两会设定经济增长年度目标为5%左右,将高质量发展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市场对经济总量的预期开始转弱,此后顺周期行业持续下跌,TMT相关的主题投资活跃,数字要素、CHATGPT、人形机器人等主题陆续成为市场热点。此外,以社会主义特色估值体系为核心特征的中特估标的也有着超预期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深度价值投资在A股也有可行性甚至阶段性的优越性。整体而言,在上半年成长行业表现明显更优,如通信、传媒和计算机等,而地产、建材、化工和煤炭等周期行业跌幅较大,电新、食饮和医药等过去的热门赛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这么巨大的分化现象为近几年罕见。我们认为背后原因主要有二个,第一,上半年经济预期由强转弱,经济现实也由弱转强再转弱,库存周期主动去库存阶段尚未结束,工业企业盈利尚未见底,顺周期行业缺少基本面支撑,而相比之下,TMT行业出现人工智能这样强劲的全球产业趋势;第二,上半年股票市场缺少增量资金,存量博弈现象严重,进入新热门赛道的资金大多来自于存量持仓的减持,市场难免冷热并存,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热门”行业上涨是建立在“冷门”行业下跌的基础上,期间尽管不少的优质公司出现明显超跌,但也没有出现像样的反弹。展望下半年,股票市场震荡结构化的行情和资金存量博弈的现象预计仍将延续,我们会依旧保持对国内经济的信心,并尽可能保持耐心和定力,坚持将超跌和低估值的行业和个股作为获取绝对收益的主要阵地。

  权益操作方面,二季度以来我们延续追求绝对收益和喜好低估值的投资理念,减仓化工、交运等顺周期行业,并减少权益组合对港股的敞口,加仓以扎实的低估值和稳定的高派息为特征的金融和能源股,目前产品权益仓位保持相对低位,其中有二成多仓位为港股超低估值高派息的标的。后市我们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投资理念,希望在今年波动大、轮换快的权益市场中获得低波动的绝对收益。

资产投资组合

资产分布

总资产(亿元) 0.61(总额) 2023-06-30
资产类型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比例(%)
股票 5,126,432 8.46%
债券 55,015,642.94 90.76%
银行存款 454,332.02 0.75%
其他 18,734.72 0.03%

十大股票券持仓

序号 股票名称 净值占比(%)
1 农业银行 1.31%
2 工商银行 1.08%
3 贵州茅台 1.06%
4 建设银行 1.05%
5 华鲁恒升 0.93%
6 长江电力 0.80%
7 中国建筑 0.76%
8 紫金矿业 0.58%
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0.51%
10 中国宏桥 0.39%

开户交易轻松四步